心臟健康︱ADHD藥物可能增兒童心血管病風險 家長勿忽略

醫健人物

撰文: 張蔚賢醫生

發布時間: 2024/05/31 00:00

最後更新: 2024/05/31 09:32

分享:

分享:

香港港安醫院–司徒拔道兒科顧問醫生張蔚賢:ADHD藥物可能增兒童心血管病風險,家長勿忽略。

【ADHD/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/高血壓/心血管病】近年患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小孩個案有所增加,部分小孩更可能要服藥控制病情。不過部分治療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的藥物,有機會增加血壓高及心血管病的風險。如果小孩本身已有心臟問題,就更加要密切監察情況。有醫生提醒,家長切勿只關注小孩行為問題而忽略心臟健康,必需定期找醫生監察心臟狀況。

最新影片:

與成年人相比,兒童患有心臟病的個案不算常見。香港港安醫院–司徒拔道兒科顧問醫生張蔚賢表示,兒童心臟病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,先天性心臟病大多是因結構問題所致,例如嬰兒出生時或在胚胎成形時,出現心臟結構不正常、有心漏、心瓣發育不健全或心臟成形出現問題等。

張醫生指出,很多個案都是原因不明,可能與基因及環境因素有關,例如母親有否吸煙、喝酒或使用某些藥物,這些習慣都會增加小朋友患病風險。至於後天性兒童心臟病個案並不多,一萬名兒童中只有幾宗個案,大多是因感染或免疫系統失調而引起。

部份ADHD藥物可致血壓高

假如小朋友出生時沒有心臟問題,但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,並有服藥控制情況,家長們便要密切留意其心臟狀況。張醫生解釋,大部份應付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藥物,都屬刺激性藥物,對小孩的大腦有刺激,有助他們集中精神及減少走動。不過這些藥物同時有機會令小孩的心跳加快,血壓亦可能比平常人高,長時間服藥會增加心血管負荷,有血壓高或心血管病的機會亦較高。

張醫生提醒,家長每半年至一年便應找醫生檢查小朋友的心跳及血壓,並接受心電圖評估。「大部份情況來說,這些藥物是安全的,不需太擔心,平日可多留意小孩的運動能力,心口有否不適,平靜下來時會否感到心口不適或心跳很快,這些都是警號。」

微創手術風險低 復原快

治療方面,藥物可紓緩先天結構性心臟病帶來的症狀,例如服用利尿藥可減少心臟負荷等。但如果病情較差,大部份人都需要接受開胸手術或介入性導管微創手術。

一些小型的心漏,或血管、心瓣有輕微狹窄,但又不是很嚴重的話,可用微創方法,放置堵閉器去堵塞導致心漏的的缺口,或用球囊擴張方法,將心瓣打開一點,令血流通暢。

張醫生補充,微創手術相對簡單,做手術不需開胸,也不需要暫停心臟跳動,時間短很多,病人復原也較快,兩至三天便可出院。至於後天性的心臟病,治療方法要視乎原因和病情。例如川崎病,可透過免疫球蛋白及阿斯匹靈等藥物,減少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及控制病情。他又提醒,即使小孩有心臟病也可適當做運動,如果病情較嚴重,應避免競爭性運動,可緩步跑或參與玩樂性質的運動。

香港港安醫院–司徒拔道兒科顧問醫生張蔚賢
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

撰文 : 張蔚賢醫生 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兒科顧問醫生